打好大數據+智慧燈桿+燈桿屏“組合拳” 助推智慧交通建設
智慧燈桿是一種融合多種技術的新型基礎設施,是一種基于城市綜合桿件的物聯感知網絡及交互體系,由綜合桿和物聯感知網絡及交互體系兩個部分構成。其中,桿體本身作為物理承載端,形成了城市基礎設施體系;而物聯感知網絡及交互體系則依托移動通信技術、感知網絡技術、信息安全技術、邊緣計算技術、物聯網技術、大數據與云計算技術等新興技術來實現,其形成的核心功能通過綜合桿體和桿體設備的搭載,實現設備數據采集、數據傳輸與分析,進而形成一種多技術融合、跨界協同的智慧燈桿生態系統。
最近幾年,智慧燈桿逐漸亮相在城市的各個角落。與普通燈桿不同,智慧燈桿被賦予了更多的功能與期望,被認為是城市基礎設施的末梢感知層,是基于智慧城市的綜合物聯感知和數據交互體系,通過信息感知和大數據交互技術,將路況交通、醫療、環保、停車等生活信息鏈接在一起,感知城市運行的脈搏。
日前,由我國牽頭制定的首個自動駕駛測試場景國際標準正式對外發布。這一國際標準對自動駕駛測試場景標準體系做了系統規劃,包括場景詞匯、安全評估框架、設計運行范圍、場景分類等一系列國際標準項目。
該項國際標準的發布,明確了測試場景的基本術語要素構成,為后續建立基于測試場景的自動駕駛測試評價奠定了基礎,場景詞匯標準規范了自動駕駛系統動態駕駛任務設計運行范圍及條件等概念,能推動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城市協同發展,建設城市道路、建筑、公共設施融合感知體系,打造基于城市信息模型平臺、集城市動態靜態數據于一體的智慧交通平臺。
從目前的智慧燈桿在交通出行領域方面的功能上來看,通過智慧燈桿的攝像頭、RFID等設備可獲取區域內車流量、平均車速、車牌號碼、車身狀態、停車線位置等車輛信息以及道路天氣、光照度等交通環境信息。結合數據挖掘等交通大數據分析,可對交通狀況進行預測,對異常情況進行偵測,為交通部門提供應急指揮,信號燈調整方案等服務,為市政規劃部門提供市政規劃數據支撐,為出行市民提供路況信息、誘導信息等服務。而與此同時這些服務對數據可視化、信息化也有著強烈的需求,智慧燈桿屏作為一種與燈桿配套的重要顯示設備,對燈桿屏的要求也將隨著智慧燈桿的發展越來越高。
太龍智顯智慧燈桿屏集遠程控制、光感探頭亮度自動調節、人臉識別、終端信息發布等多項功能于一身,是智慧交通以及智慧城市終端信息呈現的最佳載體,智慧燈桿屏在智慧交通中有著多種功能。智慧燈桿屏具有群發群收的功能,可通過無線網絡對文字以及圖片進行定點發布等優勢,可以進行路況播報、道路指引等功能,發布實時的交通數據,從而協助交警部門進行道路管控以及交通管理。除此之外,智慧燈桿屏可自動獲取終端的互聯網信息,及時發布天氣信息,以及作為顯示終端,發布相關的政務信息、市民溫馨提醒等信息。